尚砚尤

写东西的地方,话有点多。
大部分内容都随心所欲到有些混乱的程度,不过起码是真实的记录。

关于过去、未来和资本的必需性

手中有一定量的便士,抬头看到的月亮才更美。
一点点小回顾,废话一如既往地多。


实习断断续续近一年,从一开始虔诚祈求哪家好心企业收留我这个菜鸟,到现在慢慢能比较自主地负责一个项目;对工资的要求也从起初“倒给钱都愿意”变成了深感贫穷之痛。一方面是因为能力上升后有底气在薪酬上跟甲方叫板,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更切身地体会到了物质上的缺乏对精神生活的影响。

大概是早几年,还纯粹被父母庇护在象牙塔里的时候,想象过自己未来可能做的一些方向。当时还不知道怎么准确概括我考虑的那几个职业,现在想来,最核心的共同点其实就是“内容创作(content creation)”。我一直都想做内容相关的东西,只是直到这两个月才彻底明白过来。至于具体的创作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学前班画画的时候,那时就已经开始画二三十格的连环画,还分好几集,灵感主要来自当时极度沉迷的《藏獒》《狼图腾》等动物主题长篇小说。后来则是《儿童文学》,还有一些略有无病呻吟之嫌又颇具现实意义的伤痛文学,甚至早早地看了《德伯家的苔丝》等一些经典名著,不愧是没有智能产品的年代,要不是除了阅读没有太多别的喜好,我恐怕没办法似懂非懂地啃完上述所有书籍。

有了一定阅读积累后就开始自己写东西。记得那时候最爱写的就是对未来职业生活的畅想,写了起码有四五个版本,就这样拖着不把作业早早做完。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想象以后自己成为了时尚杂志编辑,穿着驼色双排扣中长款风衣在大街上等出租时接听业务电话(扶额...),还带自己作配图的。

再后来则是我对家庭的思考、对现有教育体制的质疑,开始很频繁地尝试往外看。命运的轨道崎岖地匍匐向前,在高中时期,微信公号自媒体的模式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记者的采访报道和纪录片等传播媒介都是我的兴趣点。通过看人物访谈内心产生的共振,依稀知道自己想通过文字视频等方式发出声音、表达观点。至于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工科,并且目前为止操练得还马马虎虎,则是在理想和现实间做出权衡的结果——好不容易有了出国的经济条件,身为未成年人,钱和身份证件都在父母那儿压着,没啥法定的实权,自然干不出什么“离经叛道”“追求心之所向”的壮举。稍微大额点的费用都得亲自经过父母同意,“经济独立”这四个字的重要性便在那时深深击中了我的双膝。于是估摸着选了个自己有点兴趣又做得下来的工程类专业,视为自己走向创作之路的资本跳板,还刻意选了个coop制度,怎么挣钱怎么来,下定决心毕业后挣够一定数额的钱就做“真正”的自己,潇潇洒洒走天涯!

时光飞逝,岁月荏苒……时至今日,终于明白——工作不好找,钱更不好找。本以为自己的薪酬至少可以呈线性关系稳定上升,现实是公司的业务内容、文化氛围、你所在的部门、地理位置的房租价格都会影响收入。眼光放长远后再把优先项一排,“钱”已不是最首要的考虑因素。哪怕只是在适度的物质消费前提下,我对实习薪水的期待也从“自己承担全部生活费+部分学费”降到“仅负担全部生活费”,再到现在的“负担部分生活费”……消费上除了日常基础开销,最热血的大概就是买了富士无反后又到eBay上淘了尼康的胶片机皇F3,如果kindle电子书等虚拟文化产品和设计/摄影相关书籍的购买也算是非常规消费的话,我承认自己的确不曾怠慢过精神世界和对摄影的喜爱。

除此之外,我还不算是随便“买买买”的人。刚出国时没整明白twin size和单人床的尺寸区别,在沃尔玛稀里糊涂买了twin size的被芯回来。至此我往那单人的被套里塞被芯时,多出的一点宽度始终会被尴尬地胡乱挤在一边,每次套被子都得努力把里面捋顺一点;枕头也是那时候买的。虽然质量也不算太好,但不至于太鸡肋。只是我睡相不雅,偶尔会流酣口水,枕芯下沿就会有两三块黄印子,于是我就上下颠倒后枕着;炒锅是在winners买的打折商品,比较重,把手是一颗螺钉紧上去的,用久了会松,到了现在每周都得用改刀拧一次……关于未来的想象,一度有B&O的大音响,靠近商圈的单身公寓,和看剧用的投影仪等等。如今,努力学习开车是为了打破找工作的地域限制,拿了驾照后却又因为没钱到处消费而尽量不租车;掐指一算,若想供自己GAP year/去欧美读设计类的硕士,毕业后不仅必须有分担房租的室友,连买床的钱也是能省则省。

上周末摁着计算器规划着未来的收支,竟忍不住愈发地为目前这种捉襟见肘的消费能力生出恼意来:我能负担起的生活就像那堆在一起的被芯、颠倒了睡的枕头、时常松动的炒锅把手一般,连一些每日都会反复发作的微小不适都不能轻易摆脱。抬头再看看自己想做的内容创作领域,人才济济,简直没有我的容身之处。几年前愣头青式的愚勇开始褪去,一度不知哼唧了些什么的理想旋律在现实中转为铿锵有力的短歌。野心与情怀仍在,但我已不急于征服又或者是证明点什么。也感谢这个很妙的时机:刚刚打开了世界的广度与深度,刚刚学会了对自己诚实、与自己和解,刚刚认清了现实的骨感。作为一个依然有一定物欲的人,如果无法无视生活中这些日复一日的“蚊子叮”,就只能和它们正面交锋——先解决物质缺失,才有更踏实的基础进行偏精神层次的创作。

创作这事儿我就没停过,没有输出的时候就在输入。最近灵感彻底干涸了,拍不出东西,也不再觉得自己何等才华横溢。过去的创作很多时候是独乐乐的状态,知道高手如林,自己分享点个人生活里的小快乐就好。如今我足够幸福,充分达到了自给自足,表达欲开始更多地外放。目前还是以反思、积淀为主。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也不持乐观预期。工科给我的一种安心感就是,即便自己在创作方面没什么建树,至少在工程应用方面自己好像还是能派上点用场;与此同时,爱好物理数学的我又能清晰看到自己和其他理工科学霸的差异,做得不够好从来不急,就只想着脚踏实地更努力地去做,毕竟我是不咋聪明嘛。

当前需要的输入很多,暂时不便高谈阔论。待我咀嚼消化一阵子再写点东西出来。

评论

© 尚砚尤 | Powered by LOFTER